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AG官方网站地址|华为网络又拿了第一,这叫其他厂商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2:07    次浏览

十一放假期间,华为又拿了第一。根据IDC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数据中心网络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16年Q2,中国数据中心网络市场同比Q1快速增长接近40%,论整体份额占比,华为居首占45.3%。通过华为在Q2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网络市场仍旧在高速增长;在未来以高密度、面向云和绿色能源为主的数据中心中,只有洞察用户的需求和变化,才有可能继续获得成功。华为是怎么做到的,为何继续高速增长?1中国网络市场依旧快速增长无独有偶。同期在IDC发布的《2016第二季度中国网络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16上半年包含数据中心网络在内的整个中国网络市场同比快速增长27%。两大领头企业华为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运营商路由器和企业网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而新华三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企业网交换机和无线市场。分行业来看,互联网、政府和运营商增长迅速,这得益于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宽带网络的投资,而其他行业表现平稳。 IDC 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市场调查数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要从增长区域来看,华为受益于运营商市场和企业网数据中心市场,前者因为中国运营商加大基础建设,增加投资;后者则因为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带动数据中心的快速增长。华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两个市场中,友商们也在加大投入,增强产品的竞争实力。但是按照中国现有几个行业对网络市场的快速需求,估计在一段时间内,运营商市场和企业市场的增幅不会下降,但同时也要继续看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那就是,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最符合云、大数据的?2拥抱变化是关键也许业内会认为,华为取得这样的成绩一点都不令人讶异,毕竟,在网络市场是华为的主场。一是因为华为拿的第一太多了,什么时候说华为不再是第一,或许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二来华为的积淀深,不仅要求产品好,而且要具备前瞻性,有这样的洞察力,拿了第一并不奇怪。回顾5年前华为发布Cloud Fabric 1.0的时候,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还只是在市场教育阶段,离商用还远。而那时,华为决定加大投入,如今Cloud Fabric已经演进到了5.0;现在大家都知道结果了,SDN已经成了主流解决方案,市场空间巨大。之所以说个小小的案例,是想说明在云的时代,一切都在发生变化。那些没有积极拥抱变化的玩家来说,可能惊慌所措,产品跟不上节奏,没有前沿判断,市场份额掉的厉害。 对于华为来说,有了这5年的积累,今天它已经是名副其实的SDN顶级玩家,可以在云时代自由翱翔。事实也确实如此,由它研发的SDN解决方案也已经在运营商、互联网、金融、政府、大型企业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应用。这可能就是华为一直再强调核心价值观“厚积薄发”,不怕坐冷板凳,先试水试错再不断根据市场策略调整,最后取得成功。如果记得不错,华为这些年的数据中心交换机CE12800系列,基本代表了华为网络的最高研发水平和产品思路。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该产品看华为的研发思路。35年就一个平台都说网络设备最大的难点不是年年变,一年推出一个新平台;而是5年或者10年还是同一个平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客户需求太快了,每年变化才能跟得上节奏。但是,平台老变化的结果就是运维、兼容跟不上节奏。要做到5年平台都不变化的,华为算是一个。 华为CE12800系列产品2012年,CE12800刚发布的时候,整机架构就是今天这样。5年时间改变了很多,比如板卡已经从最初的千兆、万兆,到后来的36端口40GE,再到现在业界最高性能的高密度72端口100GE。但是由于其弹性的架构设计,整机架构一直未变。由此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保护投资、减少机房备件,帮助业务平滑演进。像这样的设计比比皆是,前后风道,2012年的时候业界还在争论究竟是不是这样设计,华为率先决定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来时间证明了这一切。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颁布的TIA-942《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标准》对冷热风道隔离和机柜排列作了详细描述,北美NEBS《数据中心设备与机房标准》GR-63-CORE中更是要求必须满足前后风道,否则温度增加10度进行测试。CLOS架构、信元交换,多虚一、一虚多,这些在一般消费者听来像是天书一般的专业名词,实际上代表的都是一项项功能、一项项技术,不能说华为每一项都领先,但至少能保障没有一项落后。以CE12800对虚拟化的支持为例,一套整机架构,可支持全系列的多虚一和一虚多特性。其不仅支持CSS横向堆叠(同一个组网层次的交换机),还支持SVF纵向堆叠(不同组网层次的交换机),是业界首个实现堆叠的业务通道和控制通道物理分离的数据中心交换机,从而使堆叠的控制流量不受业务流量大小的影响,有效避免由堆叠的脑裂而引起的网络双主现象。同时,SVF纵向堆叠还能实现叶子节点的本地转发,减轻核心交换设备的转发压力。除此之外,在同一平台,CE12800还能实现M-LAG跨框的链路聚合。由于其转发和管理面分离,成员设备间只有协议级的弱耦合,构成M-LAG系统的两台成员设备可以独立升级,是的传递故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特别是为了应对像跨数据中心四台设备构造大二层,但同时又要求两个数据中心设备可以独立升级的需求,华为更是将CSS演进到了第二代。这是业界首个在同一平台上通过CSS和M-LAG的完美组合,将堆叠的应用场景高可靠的演进到跨两个数据中心远距离部署的场景。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将同一个数据中心的两台CE12800通过CSS堆叠成一台,然后在两个数据中心的两套堆叠系统再通过M-LAG实现四台设备的超级虚拟化。据悉,华为CE12800支持的一虚多最高的虚拟比达到1:16,是全球首个将虚拟比实现到16的数据中心交换机。4实现SDN,CE12800更彻底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CE12800不仅支持和传统第三方运维工具对接,还支持基于OpenFlow等标准协议打造的SDN生态链中的相关产品。比如,在和传统运维工具对接方面,CE12800开放了其Linux可编程环境,用户通过Linux Container技术,与华为原有的网络操作系统VRPv8系统隔离,进而运行开源程序或者自定义程序,基于CE12800进行广泛的二次开发,包括与传统的运维工具Puppet对接。这种情况下,CE12800的管理像x86服务器一样简单。与此同时,CE12800还支持ZTP(Zero Touch Provisioning)协议,用户自己定义配置后,设备上电启动时就能自动加载版本文件,并配置上线。而在SDN生态链中,CE12800不仅可以接受华为自己的SDN控制器的管理,还可以方便的和基于标准协议开发的第三方控制器对接,比如VMWare的NSX控制器、博科的ODL控制器等。 总的来说,华为致力于将网络设备的能力开放出来,将SDN中的软件定义范围从软件延伸到硬件,从基础架构延伸到SDN运维,从而帮助用户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数据中心SDN生态链。5下个季度会怎样?以上我们聊了CE12800的诸多产品特性,估计非技术人员和业内从业人员并不是很关心。聊技术并不是本意。只是强调,只有在技术上做到前瞻性投入,站在用户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华为GE12800最核心的价值是平台不变、符合未来云化的趋势,一直是推动和实践SDN的解决方案,符合当前数据中心的需求。这可能才是华为在Q2增长迅速,又获得第一名的重要原因。不过,厂商们也不要太在意每一个Q的得失,应该在意的是市场地位和产品地位。现在网络市场正在形成新巨头,大的排名不会出现剧烈变化;大的网络厂商应该更注重长远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体系,怎么研制云时代、大数据和智能时代的产品,抢先一步;小厂商则应该注重场景化、细分领域的网络需求。有竞争才有活力,我们期待下一个季度有更多亮点和变化。